点击上方名片,关注我们吧!
作者 :今夕 图:来源网络来源:中国传统文化(ID:ctwh188)
♬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音频朗读
(相关资料图)
爱是一种沉淀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浓重。
父母之爱,形同山之巍峨;子女之情,亦如水样绵长。
对孩子的爱日久弥深,即使孩子已然成家立业,爱仍然会像春天的阳光般温暖如初。
父母爱子,是出乎本能。但深远的爱意要在理智的浇灌下才能生根落地。
在生活里,老人再善良也不要帮子女这3种忙,吃力不讨好,还容易招来子女的怨怼。
01
帮子女“调解”夫妻矛盾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清官也难断家务事。
婚姻是一个磨合的过程,譬如两个齿轮,纵使环环相扣,也需经过磨合才能完全契合。
生活中的争争吵吵,就是磨过的过程。夫妻之间的矛盾,也只能由夫妻双方来解决。
聪明的父母面对孩子间的争吵,通常会做到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。
不参与小两口的争吵,不自以为是的“调解”矛盾,做到不偏不倚的公正对待,才能更好的促进夫妻间的和谐。
可怜天下父母心。父母本质里都是偏向于自己的孩子的,这份爱子之心弥足珍贵。
但爱到深处是无声,有时,沉默才是化解矛盾最好的良药。
02
别把孙辈当成“亲生”来养
很多家庭都会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:老人要不要帮忙带孩子。
有个网友一语道破真谛:
他说:“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初衷,从来都不是因为‘爱这个婴儿’,而是爱自己刚升级做父母而手忙脚乱的儿女,为了不让他们太辛苦,为了不让他们纠结带孩子还是去工作,才来帮忙。”
父母对孩子的爱绵延不绝,甚至会贯穿孩子的一生,乃至孙辈出生。在父母心中,对孩子的爱依旧停留。
很多父母会主动分担抚育孙辈的任务,本意都是为了帮孩子减轻负担。
可是一些父母却用错了方式,将养育亲生子女的方式用在了孙辈身上,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带来子女的好感,反而会引起家庭里的嫌隙。
父母在帮子女带孩子这件事上,只能作为辅助的一方,决不能以主导的身份出现。
老人们应该明确,你与孙辈之间始终隔着孩子的父母,教育孩子,养育孩子的职责主要还得由孩子的父母来做。
过分的干涉孙辈的成长,只会惹来孩子父母的厌烦。你把儿女养大,这是义务,但若是把孙辈当成亲生,这是愚昧。
在孩子的问题上,老人帮子女一定要有个限度,否则到最后吃苦的还得是自己。
03
别帮子女还“冤枉债”
林则徐有句发人深省的话:
“子若强于我,要钱有何用,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子若不如我,留钱有何用,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。”
意思就是说:子孙如果比我强,太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;子孙如果是愚钝的人,太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。
贴补儿孙,不必留金山。
可怜世间许多父母,在子女年幼时掏心掏肺,还要在儿女成年后替他们负重前行。
有些父母在帮助子女的问题上毫无底线,甚至不惜掏空自己的“棺材板钱”替孩子还债。纵容孩子的下场,就是让他们变成抽筋嗜血的“跗骨之蛆”。
作家毕淑敏在《孩子,我为什么打你》中写道:“我知道打人犯法,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——打是爱。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,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。”
在孩子面前父母始终都拥有话语权,面对孩子犯错,不管他年纪几何,父母都应该做出正确的指引和纠正,纠正一个小错,就是在避免孩子走入更深的泥潭。
04
古人说:“力微休负重,言轻莫劝人。”
一旦上了年纪,许多事情都变得力不从心。
对于儿女应有放风筝一般的心态,别将手中的线拽的太紧,才能让孩子飞得更高。
你的善良就是最好的后路,但有底线的善良才会变成出路。
作者:今夕。专注经典文化,用心谱写文章,讲述人间百态。说书侠客,仗剑书生,与尔同享文化之美。转载联系中国传统文化(ID:CTWH188)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
让【中国传统文化】温暖你关键词: